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每个区域多达10个独立的通风口。这十个通风口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作为不同类别的通风口加以控制,具有不同的控制类型。
屋顶通风 – 屋顶通风口位于温室的屋顶,可以作为迎风侧或背风侧。迎风侧是面朝风向的通风口,背风侧是背对风向的通风口。屋顶通风口只能控制为迎风侧或背风侧。
风墙通风 – 风墙通风口位于温室的风墙。这些通风口可以是固定通风口,打开的时候会向外摆动,也可以是卷曲通风口,由一根连接在塑料帘幕上的管道组成。管道旋转时打开或关闭通风口。这些风墙通风口可以控制为迎风侧、背风侧或无风侧。迎风侧是面朝风向的通风口,背风侧是背对风向的通风口。无风侧是两个平行于风向的通风口。通过打开迎风侧和背风侧,并保持无风侧关闭,就有可能在温室中制造隧道效应,迫使风通过温室。
下壁通风 - 如果风墙上有两个卷曲通风口,一个在另一个的上面,在下面的通风口将被认为是下壁通风口。下壁通风口通常位于作物区。在某些情况下,种植者可能更喜欢在不同的位置设置上壁和下壁通风口。
不定向通风 - 无论风来自哪个方向,不定向通风口将以相同的方式运行。如果通风口是作为一个进风口,而排风扇在温室的另一端,通常采用此种通风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风向对种植者希望控制通风口的方式没有影响。
控制系统根据测得的温度高于温室中的通风温度多少,测得的温度高于通风温度多长时间以及测得的温度是上升还是下降来计算降温需求。 该降温要求还受到外界温度,风速和光强度的影响。 该降温需求可以在0%(无需降温)到100%(需要完全降温)之间的任何位置。 开启天窗,当需求达到是通风窗开始打开之前所需的降温量。 % 开窗百分比是通风窗完全打开所需的降温量。 随着降温要求的变化,通风窗将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成比例。
第1、2、3和4期间的最大通风窗位置是每个温度周期内允许通风窗打开的最大位置。 这些时段时间可以在时段策略中找到。 如果该时期处于过渡时期,则最大位置将从一个时段过渡到下一个时段。
如果同时使用主动降温(排气风扇)和被动降温(顶通风),则可以使用最大位置模式 1和最大位置模式 2设置来允许在每种降温模式下,通风窗均会移至所需位置。 模式1通常用于允许屋顶通风窗降温温室。 当控制系统切换到模式2时,屋顶通风窗将关闭,排气扇将降温温室。 最大位置模式 1位置是使用屋顶通风窗进行降温时屋顶通风窗的最大限制。 将最大位置模式 2值设置为0%,这将在排气扇运行时完全关闭通风窗。
下雨时最大开启位置位置被用作下雨时的最大通风窗打开位置。
在任何给定时间,可能有多个最大位置处于有效状态。 如果一个以上的最大位置有效(即在时段1中并且正在下雨),则最低的最大位置将有效。
除了最大位置,每个时段还可以设置最小位置。 第1、2、3和4期间的最小通风窗位置是每个温度期间允许通风窗的最小位置。 如果该时期处于过渡时段,则最小位置将从一个时段过渡到下一个时段。 最小位置允许温室中少量的空气交换,即使当时不需要通风。 最大通风窗位置始终优先于最小通风窗位置,如果有加热要求,还具有强制关闭通风窗的功能。 如果加热需求超过高级设置中的设置值,则最小位置将被禁用,从而使通风窗完全关闭。
最小位置模式 1是在模式1中降温时允许通风窗的最小位置。 最小位置模式 2是在模式2中降温时允许通风窗的最小位置。 这些最小位置不受高级设置部分中对最小位置的温度调节的影响。
将外界低温时除湿通风位和外界高温时除湿通风位设置为排气孔位置,将允许在除湿循环期间相应地定位排气孔。 控制系统将基于当前的外部温度和在高级设置部分中找到的外部温度设置来确定计算出的除湿位置。
如果任何时候有多个以上的最小位置有效,最小位置中的较高者将生效。
最大位置总是强制最小位置。 如果正在下雨,最大降雨位置为10%,计算的除湿位置为15%,则窗口将仅打开至10%。 如果排气孔尚未打开那么大,排气孔只会打开到计算出的除湿位置。 因此,如果通风窗打开25%,除湿位置为10%,则在开始除湿程序时,它不会将通风窗关闭到计算出的除湿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