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平均温度-该时段当前或之前存在的平均温度,不包括过渡时间
24小时平均测量温度-在当前时段开始时间之前24小时时段的平均温度
48小时平均测量温度-在当前时段开始时间之前48小时时段的平均温度
72小时平均测量温度-在当前时段开始时间之前72小时时段的平均温度
在每个时段开始时会重新计算这24、48和72小时的平均温度。 例如,假设现在是10:00 AM,并且控制系统当前正在时段1中进行控制,并且时段1从8:00 AM开始,以30分钟的时间过渡,而24小时的平均温度是从昨天的8:00 AM到今天的8:00 AM的平均测量温度,并且假设时间段2从5:00 PM开始。 当前时间达到5:00 PM且时段2开始时,24小时平均温度将发生变化,然后将显示昨天5:00 PM至今天5:00 PM的平均值。
测量温度字段将指示基于各个区域中的温度传感器测得的空气温度。
目标降温温度是降温系统试图维持的温度。 这将等于或高于计算出的降温温度。 目标降温温度是用来维持略高于通风温度的温度。
您可以使用此屏幕查看外部条件如何影响制冷需求。 降温需求考虑天气影响前显示了基于控制系统的PID计算所需的需求量。 降温需求显示了控制系统将使用的,受天气影响的实际降温需求。
光照强度影响降温显示测得的光强度为降温需求增加了多少。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降温需求也会增加。
外部温度和风速影响降温显示外部温度和风速对降温需求的影响程度。 低的室外温度会降低降温需求。 如果外部温度低且风速高,则降温需求将进一步降低。
计算天气对降温要求的影响的公式为:
降温需求=(无气候影响的降温需求+光照影响)*外部温度和风的影响
控制系统还将计算目标降温温度,该温度可能等于或略高于设置的降温温度。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目标温度应与通风温度相同。 如果通风温度设置为20°C(68°F),则希望控制系统保持该温度。 问题在于,这会使通风窗努力工作(过多的移动)以保持温度。 目标温度用于在尝试维持温度与尝试不过度移动通风窗之间取得平衡。 随着需要越来越多的降温,目标降温温度将升高。 目标降温温度影响在校准设置中设置,并在需要更多降温时用于稍微提高通风温度。 目标降温温度1.0的影响意味着,如果降温为100%,控制系统将尝试将温度维持在设定通风温度之上1.0度。 如果降温需求为50%,则控制系统将尝试将温度维持在设定通风温度之上0.5度。
如您所见,有许多因素影响降温。 总结起来,计算方法如下:
降温需求 = (光照影响 + P_Value + I_Value + D_Value) x 天气影响
因此,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降温需求 = (光照影响 + P_Value + I_Value + D_Value) x 天气影响
降温需求 = ( 40 + 5 16 5 ) x 0.50
降温需求 = ( 66 ) x 0.50
降温需求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