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外部温度低于室外低温最小调整开窗位,则计算出的除湿位置将是外部较低温度下的除湿位置,并且每个周期的最小通风窗位置将降低为0%。 如果外部温度高于室外高温最小调整开窗位,则计算出的除湿位置将是外部高温时的除湿位置,并且每个周期的最小通风窗位置将完全生效。 如果外部温度在这两个值之间,则计算出的除湿位置将在两个除湿位置之间,最小排气孔位置将在设定的最小位置和0之间。
如果加热要求超过值如果加温需求超过此值禁用最小开窗位置,则禁用最小位置,从而使通风窗完全关闭。
还可以输入设置以避免因风速较高而导致温室损坏。高风速位置的低风速(图中 A 点)是指超过后最大开窗位置将开始受到限制的风速。高风速位置的高风速(图中 B 点)是指超过后最大开窗位置将处于最高风速位置(图中 C 点)的风速。如果风速介于风速设置之间(图中 D 点),则最大开窗位置将受到部分限制(图中 E 点)。风速降低后,控制系统将等到在高风速后释放通风窗的延迟中设置的时间延迟结束后,才会从其防风位置释放通风窗。一旦延迟结束,控制系统将以每分钟 10% 的速度释放通风窗。这样可以确保在阵风的情况下通风窗不会过快打开。最高位置将始终覆盖最低位置。如果正在下雨,最高降雨位置为 10%,计算出的除湿位置为 15%,则通风窗将仅打开 10%。如果通风窗尚未打开那么大,则仅打开至计算出的除湿位置。因此,如果通风窗打开 25%,除湿位置为 10%,则在除湿程序启动后时,不会将通风窗关闭至计算出的除湿位置。
![]() |
控制系统允许两种不同的降温模式。 有两种不同的原因使您想使用两种模式,但最常见的原因是您使用的是屋顶通风窗和排气扇的组合来进行降温。 只要排气扇不运转,您就希望屋顶通风窗进行所有必要的降温。 排气扇一旦打开,您便要关闭屋顶通风窗,以使排气扇将空气吸入温室。 为此,您将在降温阶段1打开后立即切换到模式2,并将处于模式2的屋顶通风窗的最大通风位置设置为0%。
使用两种模式的另一个原因是开放式屋顶温室。 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让通风窗正常降温,直到温室达到一定的降温百分比为止。 一旦达到该降温百分比,控制系统将切换到模式2。 如果在模式2期间的最低位置是100%,则在模式2时通风窗将完全打开。 通风窗将保持完全打开,直到控制系统切换回模式1。 雨水和大风仍然可以关闭通风窗。
为了设置不同的模式,必须设置条件以从模式1切换到模式2,然后再回到模式1。 可能的条件列表,请参见: 用户自定义气候控制 条件
为了防止从模式2迅速切换到模式1,即使切换条件正确,也可以使用转换到模式1的时间延迟将通气孔保持在模式2短时间。回到模式1。 例如:程序正在查看降温阶段1的状态。 如果降温阶段1正在运行(大于0%),它将切换到模式2。 如果降温阶段1关闭超过延迟时间10分钟的设置,控制系统将会切换到模式1. 切换回模式1的时间延迟是控制系统使用的时间延迟
当外部温度过低而通风窗可能被冻结时,霜保护置用于保护通风窗不被打开。 这些设置将导致控制系统计算霜冻温度。 如果测得的外部温度低于计算的霜冻温度,则通风窗将不会打开。 通常,计算的霜冻温度在外面多云时较高,而在外面晴天则较低。 低光照强度时霜冻温度是室外温度,低于此温度,在低日照期间(夜晚或阴天),通风窗将保持关闭状态。 如果阳光强度超过低光照强度,则控制系统将自动降低防冻温度。 如果日照强度高于高光照强度中设置的值,则控制系统会将防冻温度降低到高光照强度时的结霜温度中设置的值。 光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不会进一步降低防霜保护。
![]() |
||||
|
通风窗死区设置允许操作者设置参数以确定通风窗控制的准确性。 在控制系统的起始位置,控制系统保持较高的定位精度。 随着通风窗的进一步打开,由于允许实际通风窗的位置与计算出的通风窗的位置相距较远,因此精度会降低。 仅当所需通风窗位置与实际通风窗位置之间的差大于死区时,通风窗才会移动。
例子
最小通风调节幅度为2%,最大通风调节幅度为15%。 如果计算出的排气孔位置为1%,则计算出的死区为2%。 随着计算出的通风窗位置增加,计算出的死区也增加到这样的程度:如果计算出的通风窗位置为99%,则计算出的死区为15%。
可调死区的最终结果是,通风窗在通风窗控制的起始以较小的步长移动更多,并且随着通风窗进一步打开,步数减少,并且通风窗每步进一步打开。 因此,使用上面的示例,如果计算出的通风窗位置为50%,则计算出的死区将为7%,而如果实际通风窗位置在43%至57%之间,则通风窗将不会移动。
![]() |
||||
|
在以下情况下,控制系统将忽略死区:
通风窗被驱动到0%位置。
通风窗被驱动到100%位置。
通风窗被手动强制驱动到一个位置。
通风窗移至最小位置。
通风窗移至除湿位置。
通风窗移至最大位置。
通风窗正在移到降雨位置。
通风窗正在从霜冻位置释放。
如果配置有风墙通风口,而您不希望它们移动得太频繁,那么死区可以设置为25%。在这种情况下,通风口在完全关闭和完全打开之间只会转换大约4次。
您可以根据当前风向将通风口设置为从背风侧切换到迎风侧,然后再切换回来。例如,如果将西通风口控制为背风侧,并且风向转移并开始从西方吹来,则控制系统会将西通风口从背风侧切换为迎风侧。如果风很小,则可以防止不必要的通风口切换。屋顶通风口可以在迎风侧和背风侧控制之间切换,风墙通风口可以在迎风侧、背风侧和无风侧控制之间切换。
背风侧切换所需最低风速可确保当前风速足够高,以使控制系统可以考虑切换通风窗。 如果风速低于此设置,则控制系统将不会费心切换通风窗。 背风侧切换最小时间是系统在切换迎风和背风方向后才能再次切换的时间。 如果风大约沿着温室的山脊吹并且经常变化,这将很有用。
通过以上设置,如果通风窗1是西向通风窗且当前正在作为背风侧运行,则只有在风从西风方向(西北,西或西南)开始并且高于5 m / s时,它才会切换。 一旦更改为迎风侧,即使风从东风方向(东北,东或东南)开始,它也将至少保持15分钟作为迎风侧。 15分钟后,可以切换为背风侧。
为了正确控制降温设备,控制系统需要一些有关设备物理布局的信息。
高风速后延迟释放通风窗用于防止阵风。 如果通风窗因风速过大而缩小,则直到延迟时间过去后,通风窗才会再次打开。 这是为了防止通风窗在大风条件下过于频繁地关闭和打开。
打开迷雾后延迟启动通风是在迷雾循环停止后禁用通风窗关闭的分钟数。 由于在迷雾循环中温度快速下降,这将最大程度地减少通风窗的移动。
没有天窗角度传感器的通风窗可能需要间歇性地同步 通风窗可以在特定时间或经过许多通风窗移动后进行同步。 为了使通风窗同步,将发送关闭信号通风窗的时间比通风窗的运行时间稍长。 如果同步通风窗在最小位置设置为“始终”,则每次打开通风窗恢复降温后,通风窗将重新同步。 如果将在同步通风窗在最小位置设置为时段切换,则每当新的时间段完全生效时,通风窗就会重新同步。 (即,如果时段1在6:00 AM开始,而时段1的过渡时间为30分钟,则通风窗将在6:30 AM同步)。 请注意,只有在该时段内通风窗需要移至最小位置时,它才会同步。 如果降雨时同步通风窗设置为是,则每次开始下雨时,通风窗将首先完全关闭,然后再打开至下雨位置。
在将通风窗进行多次物理移动之后,也可以使通风窗同步。用户可以设置在通风窗再同步之前必须发生的再同步通风窗之前的移动次数。为了防止通风窗过于频繁地同步,用户还可以设置再同步通风窗之前的等待时间。仅当通风窗计算位置小于同步通风窗时的位置下限字段的值时,通风窗才会再同步。这将防止在需要大量降温并且通风窗敞开的情况下通风窗再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