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因子用于更改影响降温百分比的三个因子的权重。
比例控制算法中的P因子根据测量温度与计算温度的偏差来调整降温百分比。
比例控制算法中的I因子根据测量温度偏离计算温度的时长来调整降温百分比。
比例控制算法中的D因子根据温度变化的速度进行调整。
目标降温温度影响用于在需要更多降温时稍微提高通风温度。目标降温温度影响为 1.0 意味着,如果降温需求为 100%,则控制系统将尝试保持高于设定通风温度 1.0 度的温度。如果降温需求为 50%,则控制系统将尝试保持高于设定通风温度 0.5 度的温度。要确定是否要使用目标降温影响,必须确定是要将通风控制在降温温度还是高于降温温度。如果希望通风窗尝试保持降温温度,则将目标降温影响保持为 0。如果您希望通风窗将温度维持在略高于降温温度的水平,则可以使用目标降温影响。控制系统查看光强度以预先计算降温需求。这允许控制系统在光强度提高时增加所需的降温量,并在光强度降低时减少所需的降温量。结果是,如果光强度提高,则即使温室温度还未升高,通风窗也将开始进一步打开。同样,如果光强度下降,即使温室温度还未下降,通风窗也将开始关闭。
您将看到两种光强度设置:开始光照强度对降温的影响和结束光照强度对降温的影响。开始光照影响是控制系统将开始预先计算降温需求的光照强度,而结束光照影响是控制系统将仅基于该光强度要求 100% 降温的光照强度。
示例 1 - 低光照强度
假设将“开始光照影响”设置为 20,将“结束光照影响”设置为 140,如果测得的光强度为 10,则无需预先计算降温需求。
示例 2 - 高光照强度
再次假设“开始光照影响”设置为 20,“结束光照影响”设置为 140,如果测得的光强度为 80(最小和最大光强度的中间值),则预先计算结果将为 50%。这意味着控制系统预计将在该光强度下降温 50%。当计算所需的降温量时,控制系统会将该结果包含在 PID 计算中。
如果外部温度较低,则外部温度对降温的影响会阻止通风口开得太大。如果外部温度为 2°C (36°F),则通风口不必打开到外部温度为 15°C (59°F) 情况下的程度来保持温度。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外部温度限制通风口打开的程度。此设置以摄氏度或华氏度为单位,并且是室外温度,在低于该温度的情况下,您希望通风口仅打开室外温暖情况下的 10%。通常将其设置为非常低的外部温度。
示例 1 - 外部温度影响的完全效果
假设根据温室宏的光强度和测量温度,通风窗计算为在温暖天气中开度为 80%,如果室外温度影响设置为 -10°C (14°F) 且室外为 -10°C (14°F),则通风窗将仅打开 8%。
示例 2 - 外部温度影响无任何效果
再次假设根据温室中的光强度和测量温度计算出通风窗的开度为 80%。如果测得的外部温度比通风温度高,则通风窗不会受到任何外部温度影响,并且将打开 80%。
示例 3 - 外部温度影响的部分效果
如果测得的外部温度介于通风温度和外部温度影响之间会怎样?如果测得的外部温度为 5°C (41°F),外部温度影响为 -10°C (14°F),通风温度为 20°C (68°F),则控制系统将计算通风温度与外部温度影响之间的比率。由于它介于这两个数字中间,因此将使用全部影响的一半。事实证明,通风窗被限制为可能位置的 55%(10% 和 100% 之间差值的 50%)。在这种情况下,通风窗将打开 44%(80 的 55%)
如果室外有风,风速对降温的影响会阻止通风口开得太大。它与外部温度结合在一起,因为如果室外寒冷但无风,那么与室外寒冷有风的情况相比,您可以进一步打开通风窗。
![]() |
此设置不是高风速保护设置(用于在室外风很大的情况下关闭通风窗以保护温室结构)。 |
此设置以米/秒或英里/小时为单位,并且是风速,在高于该风速的情况下,您希望通风窗仅打开室外无风情况下的 50%。如果风速小于设置的 10%,则没有任何风速影响。
示例 1 - 风速影响的完全效果
再次假设根据温室中的光强度和测量温度,通风窗在无风天气中计算为打开 80%。如果将“风速影响”设置为 40,并且风速等于或大于 40 米/秒,则通风窗将仅打开至其计算位置的一半,即 40% (80% x 0.50)。
示例 2 - 风速影响无任何效果
如果风速小于 4 米/秒(设置的 10%),则通风窗将不会有任何风速影响,并且将打开 80%。
示例 3 - 风速影响的部分效果
如果测得的风速在 4 到 40 之间会怎样?如果测得的风速为 22 米/秒(介于 4 和 40 的中间),则它将使用总影响量的一半。事实证明,通风窗被限制为可能位置的 75%(50% 和 100% 之间差值的 50%)。在这种情况下,通风窗将打开 60%(80 的 75%)
如果一个区域内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则使用温度传感器选择选项。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选择希望用于控制的传感器。您也可以根据最高、最低或平均读数选择控制。
选择温度传感器的选项有:
空气温度 1 - 将根据区域温度传感器 1 测得的温度执行控制。
最高气温 - 将根据温度传感器 1、温度传感器 2、温度传感器 3 和温度传感器 4 的最高测量温度执行控制。
平均气温 - 将根据温度传感器 1、温度传感器 2、温度传感器 3 和温度传感器 4 的平均测量温度执行控制。
最低气温 - 将根据温度传感器 1、温度传感器 2、温度传感器 3 和温度传感器 4 的最低测量温度执行控制。
土壤温度 1 - 将根据土壤加热 1 计算和测得的温度执行控制。
局部温度 1 - 将根据局部加热 1 计算和测得的温度执行控制。
为了适当地控制降温设备,需要有关通风窗如何物理布局的信息。
如果没有通风传感器,则需要输入通风口开启时间,即通风口从完全关闭到完全打开而不停止所花费的秒数。需要输入通风口关闭时间,即通风口从完全打开到完全关闭而不停止所花费的秒数。通常关闭时间和开启时间是一样的。
通风窗开启时间调整 和 通风窗关闭时间调整是每次通风窗移动时需要增加或减少的运行时间描述。 使用这些调整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通风窗是否存在滑动。 通风窗关闭时会滑行。 通风窗马达停止后,通风窗的重量足以使其在短时间内继续移动。 通过在关闭时间调整中输入-1,控制系统将比原先关闭电机早一秒钟。 然后,通风窗将滑行到正确的位置。 使用该调整的第二个原因是,电动机继电器中是否存在内置的时间延迟。 这些延迟通常用于单相电动机。 该延时可以避免电机过快的从开到关切换。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电机可能继续以相同方向运行,以超过限位开关的限制造成驱动损坏。 如果控制器中存在7秒钟的延迟,则表示在通风窗实际移动之前,通风窗信号必须存在7秒钟。 如果继电器中存在7秒钟的延迟,则表示在通风窗实际移动之前,通风窗信号必须存在7秒钟。
您可以在通风类型中输入通风口的位置信息:
屋顶通风 – 通风口位于温室的屋顶
侧窗 – 通风口位于温室的风墙
下层侧窗 – 通风口位于温室的风墙下壁
迎风面顶窗 – 通风口位于温室的屋顶,无论风来自哪个方向,都将作为迎风侧。
背风面顶窗 – 通风口位于温室的屋顶,无论风来自哪个方向,都将作为背风侧。
迎风面侧窗 – 通风口位于温室的风墙,无论风来自哪个方向,都将作为迎风侧。
背风面侧窗 – 通风口位于温室的风墙,无论风来自哪个方向,都将作为背风侧。
无风面侧窗 – 通风口位于温室的风墙,无论风来自哪个方向,都将作为无风侧。
迎风面侧窗下层 – 通风口位于温室的风墙,无论风来自哪个方向,都将作为迎风侧。
背风面侧窗下层 – 通风口位于温室的风墙,无论风来自哪个方向,都将作为背风侧。
无风面侧窗下层 – 通风口位于温室的风墙,无论风来自哪个方向,都将作为无风侧。
不定向 – 该通风口将作为一个不定向通风口。
如果通风口设置为屋顶、风墙或下壁通风口,则需要输入通风口的物理通风方向:
北 - 通风口朝北打开
东北 - 通风口朝东北方向打开
东 - 通风口朝东打开
东南 - 通风口朝东南方向打开
南 - 通风口朝南打开
西南 - 通风口朝西南方向打开
西 - 通风口朝西打开
西北 - 通风口朝西北方向打开
有时您可能希望调整不同降温水平下通风窗将打开的程度。如果温室具有较大通风窗或具有“开放式屋顶”通风,则情况尤其如此。在这些情况下,通风窗的大部分影响发生在通风窗开口的第一部分。
如果愿意,您可以设置通风窗控制来对此进行补偿。您可以通过告诉控制系统在两个不同通风窗位置的估计降温效果来实现此目的。在下面的示例中,我们已经设置了通风窗,以便在控制系统要求降温 20% 的情况下,通风窗会打开 5%。如果控制系统要求降温 80%,则通风窗将打开 50%。设置这些点之后,控制系统将根据降温效果来计算通风窗应打开的程度。
![]() |
||||||||
|
降温效果
通风窗打开,无降温效果调节
通风窗打开,带降温效果调节
0
0
0
10
10
2.5
20
20
5
30
30
12.5
40
40
20
50
50
27.5
60
60
35
70
70
42.5
80
80
50
90
90
75
100
100
100
天窗角度传感器校正流程
手动完全关闭通风窗。
在关闭状态字段中,将该值设置为0%。
查看测量天窗电阻 的值。 该值是来自物理天窗角度传感器的反馈。 当通风窗完全关闭时,获取测量天窗电阻读数,然后输入到天窗关电阻。
手动完全打开天窗。
在开启位置 中,将该值设置为100%。
查看测量天窗电阻 的值。 当通风窗完全打开时,将测量天窗电阻 读数输入到天窗开电阻字段。
天窗切换到自动模式。